2)第三十七章 根基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经商,靠着代代的经营和积累,得势时固然威风八面,便是失了势,那也不过是一时,靠着广泛积累的人脉和财富,这些家族在失势时也足以自保。龟缩潜伏之后,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再次显赫于前。这样的事情,非世家大族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人、一代人能积累下来的财富,是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伟业。所谓“祖宗余荫”,可不是空口白牙说着玩的。

  杨宣这番话意有所指,但林武琢磨了半晌,仍旧有些拿不定主意。严格说起来,林家也不是没有根基。林侍郎的发妻,即林武的母亲赵氏,乃是前朝辅国公赵弼之女,其兄赵广比赵弼还要有出息,官至镇国将军,加封国公之衔!乃是真正的一门显赫!便是在京城之中,赵家的子弟也是可以横着走的。有着这样一门亲戚,林家又怎么能说毫无根基呢?

  问题是,赵家和林家虽然是秦晋之好,但当初林侍郎和赵氏的婚约可不是辅国公赵弼订的,原因就在于赵弼看不上当时的林侍郎,赵弼乃是武夫的性子,只觉得林侍郎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配不上他的女儿。但赵氏之前借着闺秀聚会的机会早已经与林侍郎一见钟情,年轻时候的赵氏也是猛烈性子,咬死了非林侍郎不嫁,这下可把辅国公赵弼气得不轻,扬言赵氏若是出了赵家进了林家的门,从此便再也别回来!

  岂料世事总不是尽如人意,不知林侍郎怎么求得了皇上恩典,那边不知赵氏又使了谁的门子,居然求得了太后懿旨,这下子赵弼再也无力回天,但赵弼也是强硬,大婚之日竟没有出席受礼!从那之后,赵氏也真的没再登过赵家的门。不但如此,赵氏生的儿子们,也没有借助赵家的力,林文先任了侍卫,后转了虎贲营,征北之战累积军功,才获至今日的地位;林文更是靠着自己数年苦读,科举入仕,从七品县令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这些事情,朝廷中稍有些阅历的人便都知道,杨宣自然也知道得清楚。对这样的事情,时人褒贬不一,有说赵氏不孝的,有赞林家兄弟有骨气的……但不管如何,世人也都清楚,林家和赵家,似乎并不是很亲密。

  正因为如此,杨宣才说了上面那番话,无非是委婉地提点一下林武,想让他缓和一下和赵家的关系。林武表面上仕途坦荡,但经年做官,无可避免地要得罪些人,得罪得多了,自然需要一棵大树来靠一靠。这个道理林武不是不明白,但涉及到上两辈人的恩怨纠葛,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母亲,这件事便不是他想办就能办的……

  杨宣也知道这种事情怕是急不来,也就不再催他,只是语重心长地提醒了一句:“春潮带雨晚来急,敬轩,未雨绸缪,当早做打算,待到风起潮涌,便为时已晚了。血亲毕竟是血亲,何况老国公已经入土为安,听闻镇国公幼时和令堂兄妹感情非同一般,此事或有转机也说不定。再说,如今林家两人在朝,虽无世家大族的人脉,潜力却非同寻常,林赵两家修好,长远看来,也未必总是林家借赵家的力……”

  严格来说,这些话杨宣身为西席不当说,因为这是林赵两家的家事,但杨宣斟酌一番还是说了,自是没有把林武当成外人。林武沉吟了半晌,终于叹了口气点点头:“杨兄说的是,只恨林武前些时日仍旧未想通,回京之时也未到国公府上拜上一拜……”

  杨宣见林武终于松了口,心下也是一阵欣慰,便道:“敬轩真是关心则乱,若是有心修好,眼下倒是还有一个机会的。”笔趣∞阁小说网∞www.HAoBiquge.coM

  :。: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