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7章 岛国兰学者的大聚会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7章岛国兰学者的大聚会

  四月的江户,暖风薰薰。

  在本材木町一家被称为“芝兰堂”医馆里,五十一岁的林子平面带微笑,向受邀而来的二十几位兰学者和他们的弟子逐一问礼寒暄。

  这所“芝兰堂”,是由兰学者大槻(音同归)玄泽所创立的岛国历史上第一家兰学塾;即是医馆,也是进行兰学教育的私塾。

  今天从各地赶来的很多学者和他们的学生都认识或是听说过鼎鼎大名的林子平,也听说过他身体不好。可是今天一来,发现几年没见的林老头居然满面红光,身体看上去好的不得了。

  “子平先生?”

  “啊呀,居然是子平先生,多年不见了。身体可好?”

  “呵呵,好的就跟十八岁的小伙子一样。”

  说起来岛国早期西方文化的传入,其实还是依托于大量明末时期的汉文典籍。通过《天工开物》、《几何原本》、《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汉籍不仅带来了明代中国的最新科技,更重要的是,汉籍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传入了岛国,中国成为兰学传入的重要渠道。

  十八世纪的岛国虽然跟隔壁带清一样实行一口通商的锁国政策,然而以贸易为媒介,荷兰人在与幕府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西方书籍、科技、仪器,使岛国人通过长崎直接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基本上岛国早期的兰学者都是从医学入手,进而接触到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等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隔壁的带清正在陶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帝王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读书人死抱四书五经,视自然科学为旁门左道。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才涌现出了李善兰、徐寿和华恒芳等寥寥数人。

  所以真别瞧不起岛国,人家基本上从十八世纪后期就打下了“明治维新”的科学基础。一百多年的兰学研究,到了近代则转变升华为“幕末洋学”,使其很快就完成了向近代科学的飞跃。

  今天应林子平和大槻玄泽之邀来到芝兰堂的,除了有不少从大阪和长崎赶来的兰学者外,还有一些在芝兰堂求学的人;这些人里有武士、商人、市井平民,也有从乡间来此求学的农家子弟。

  在这些兰学者里包括了研究天文学的麻田刚立、高桥义时、山片蟠桃,研究地理的司马江汉、本木良永、朽木龙桥、桂川甫周,研究物理的后藤犁春、桥本吉宗、志筑忠雄等人。而时下最著名的学者,曾著有解剖学著作《解体新书》的杉田玄白之前去了外地,正在日夜兼程赶回的路上。

  至于本地芝兰堂的主人大槻玄泽则来自陆奥一关藩,其现任家主就是之前和北海军一同攻打岛津家的那位田村村资。大槻玄泽自小学医,曾赴长崎学习荷兰语,当下是江户有名的外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