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0章 深夜密报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0章深夜密报

  虽然已经发出了调兵令,可庆桂还是觉得打牲乌拉那边的兵力不够,他昨天下午又写了份加急奏折,同时动用经略大学士印信和钦差关防,从哲里木盟调三千喀尔喀骑兵支援打牲乌拉。

  “大帅,时辰不早了,先休息吧?”一旁的幕僚的双眼也是满布血丝,他看向庆桂关切的劝其休息。

  庆桂额前眉心的皱纹聚在一处,微微摇了摇头。

  那幕僚道:“大帅可是担心拉发河那里?”

  庆桂将马灯放在一旁桌案上,用略带嘶哑的嗓音道:“若只论血勇,那些北海兵哪是我八旗将士之敌。可赵新此人诡计多端,仗着手中火炮犀利,屡次得逞。难啊!”

  去年宁古塔一战,庆桂这边来不及反应,战斗就已经结束。虽然知道北海军火力强大,可他还是免不了对明亮有所腹诽。

  然而到了今天,他终于体会到了明亮战败后的心情。庆桂突然想起数月之前他去狱中探望明亮时,对方曾流着泪对他说的话:

  “树斋公!不是我明寅斋长敌志气。下官今天冒着杀头的风险,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若是朝廷不以举国之力剿平赵逆,若是他赵新不出自毁之举,不出十年,我大清江山恐将危矣!”

  富察明亮那是什么人?虽然他在仕途上数度起落,可从乾隆三十三年打缅甸开始,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无数,每战无不是冒险攻坚,其军事才能无人质疑,甚至连乾隆对他也是青眼有加。

  可是兴举国之力?别人不知道,做过兵部尚书的庆桂却是心里雪亮。如今的天下已不同于乾隆四十年之前,别说北海镇了,就是其他各处动荡,无不是以倾朝之力才得以平息。

  时至今日,敢于拼死作战的八旗部队就剩了天山旗营和京营,那是死一个少一个。由于乾隆对汉人始终有所提防,再加上关外之地又是龙兴之地,所以他宁愿让出旗的汉军回归八旗,增添朝廷的财政负担,也始终不调绿营兵出关。

  根据清廷兵部在乾隆五十年的统计,时下八旗满洲兵一共有59530人,八旗蒙古兵16843人,八旗汉军兵24052人,总兵力拢共十万人冒头。而与此相对的,关内绿营兵力总数为五十八万九千人。

  虽说乾隆这两年又从养育兵、回归的汉军旗和内藩蒙古中新征了三万多人,可问题是北海镇那边还关着好几千人呢。

  (养育兵,清代预备役,雍正二年开始设立,从八旗贫困户中选取。乾隆时期总数在~万之间,饷银一两五钱,满洲、蒙古发米,汉军无米。)

  也就是说,清廷即便奔着有今没明的打算,耗尽举国之力,对北海镇劳师远征,三十万战兵顶破天了。

  少么?一点儿都不少!三十万只是战兵,相应还要配备三、四十万人的民夫队伍才行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