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1章 潮落潮生渡口风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1章潮落潮生渡口风

  赵翼暗自得意的从信封中抽出赵新的亲笔信,只扫了一眼,便不由“咦”了一声。坐在他身后的儿子赵廷彦忍不住探身一看,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赵新的这封信要说内容上其实没什么,白话居多,而且大都是赞扬之词,他说赵翼是“有经世之略,然而未尽其用”,又说袁枚“才雄学博,不屑寄人篱下”等等。其实以他如今的地位本不必如此,不过为了给汪中面子,给北海镇的新科举壮声势,总要配合一下。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倒也罢了,顶多让袁赵二人暗暗得意,最主要的是他那一手硬笔字引起了赵翼的兴趣,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要知道明清时代但凡在科举上成就的人,无不是写的一手好楷书,也就是馆阁体。虽说这玩意千手雷同,毫无个性,但却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入门功夫。

  令赵翼惊讶的是,赵新的这封信通篇都是用小楷写成,虽说看上去不像是毛笔写的,但依然写出了毛笔的笔意,颇有欧楷的味道。每个字的笔划虽然纤细,但字迹刚劲有力,饱满紧凑,偶尔放纵舒展之间,又如长枪大戟,一看就是下了多年功夫的。单就这笔字而论,拿一个秀才轻而易举。

  好吧,赵新他爹要是在场,一定会觉得很欣慰,当初用大巴掌逼着儿子临摹了十年的钢笔字帖,总算没白费工夫。事实上赵爸当年是打算让赵新进体制内工作的,有笔好字绝对会受重视;奈何赵新实在不喜欢那个氛围,呆了两年就辞职了。

  此时一旁的袁枚也觉出不对劲,便凑过来端详了片刻,不由啧啧称奇。他忍不住对徐大用问道:“恕老朽孤陋寡闻,这样的写法还是头一次见到。敢问贵上的书法跟何人所学?”

  徐大用哪懂书法啊,他那笔蛛蛛爬的字还是这几年硬着头皮学的。袁赵二人见他一副茫然的样子,也就不再问了。

  相比于赵新的客套话,汪中的信里的内容就详实了许多。他首先阐述了八月初北海镇新科举要考的内容,总的原则就是“正本清源、弘扬经学、文须有用”这十二个字。

  袁枚看了不禁晒然一笑,心说好你个汪容甫,折腾了大半天,原来搞的是顾宁人那套。然而他再一想,汪中、江藩、洪亮吉、焦循、段玉裁、刘台拱这些投靠北海镇的不都是顾炎武的传人么!

  祖师爷既然都这么给力了,汪中等人自然要奉行不渝。

  话说在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里,关于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的批评几乎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开篇七卷都和八股文直接相关;16~17卷是专门对科举制度层面的阐释;18~21卷是论艺文,详尽探讨了制义方法和文章故实。

  后世有人说顾炎武反对科举,其实人家反的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科举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