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三无人员的逆袭_穿越明末当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的白银多为九五成色,色带微红,此时已为明末,经济混乱,白银掺假之风更甚,似这种千足银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难得一见,颇似皇宫御制之物。孙教谕本来虽不甚相信吴为所言,但见吴为仪表堂堂,对他颇有好感,此时见吴为出手豪阔,更觉其来历不凡,高深莫测,竟有些相信他先前说话,有心与其接纳了。

  只听孙教谕言道:“吴世兄学识高深,兄弟十分佩服,适才所言之事,就包在兄弟身上。”便叫童子备了纸笔,写了一封考评,也就是现代的教育部门证明,又誊了一份,两份证明一份给府学学台,一份给本地知县存档,兼做登记黄册落籍之用,其中关节,自有孙教谕代为操作,吴为却再不必费心了。

  其实陕西文教不昌,这孙教谕是老明经出身,科举蹉跌,三十多岁上才巴结到这个教谕位置,本县本是穷乡僻壤,近年又连逢大灾,县学生员更是聊聊无几,这县学也就名存实亡了。他一年薪俸不过二十余两,平日难得有人托情办事,似这般辽东秀才落籍之事,往常不过十两银子就能得办,现在一下收了一百两,料得除去分润学台和县令六七两,自己还可净落九十余两,抵得数年薪资,不由心中大乐。

  如此这般,吴为顺lì完成了秀才身份的转变,现在走在街上再不怕人说自己是明朝三无人员了,心中放下大石,又向孙教谕称谢。孙教谕心情甚佳,兼且意欲与吴为交结,便又留他们说话。

  谈话中,孙教谕提及一事,原来本县近来灾情愈发严zhòng,朝廷赋税差役却半分不免,整个安塞甚至整儿陕北境内现已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本县本是穷乡僻壤,今又风传流贼来袭,人人皆视来此任官为畏途,县丞、主簿、典史竟全部出缺。县令姓李,是正牌三榜进士出身,因为人正直得罪上司被发来此处任官,现在流民遍地,上峰催比粮役又急,此时正焦头乱额,彷徨无计。

  吴为心里不由一动,忙道:“晚生倒有一法可解李大令之困,不知老大人可否引见一二?”

  孙教谕闻听吴为如此说,刚得了他的银子,却不过情去,又见吴为样貌堂堂,出手阔绰,料得家资豪富,说不定能解得本县燃眉之急也未可知。遂答应吴为,带他去求见县令。赵总甲和狗儿爹二人并不随行,自在县学等候。

  到了县衙,门子是识得孙教谕的,便入内通报,片刻后出来言道县令有请,便引二人入内。

  见到李县令,三人落座,孙教谕便向他介绍吴为情况。李县令听了连连点头,面上却神色淡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说了几句对吴为的勉励的话,显见得也只是敷衍之语。吴为见他如此做派,心下明了,道:“大令莫非为本县灾情烦忧?”

  李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