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辩就是证据_穿越明末当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豪奴,吴为转身对李崇笑道:“大人,咱们先进去歇息?”

  那管事被一名亲卫提起就走,见吴为更不回顾,谈笑风生地与李崇、马驿丞一道往驿站内走去,情急之下,大声喊道:“我写,我写,大人,我写伏辩”

  拿到一式两份,经过反复修改,所有措辞都符合自己要求的伏辩,吴为又命为首管事赔偿了两名受伤驿卒的汤药费,然后便吩咐亲卫将一众王府豪奴移交给驿站,交由马驿丞处置,料得他必会将其悄悄放走不提。两份伏辩中有一份吴为当着他们的面交给了马驿丞,料得这帮人再不敢来此寻衅生事。

  这回的场子自己是给他们找回来了,但驿站之弊不除,今日之事必然还会反复重现,根本解决之道还是要让皇帝下决心改革驿站才行。

  吴为拿这个伏辩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不仅让那管事在伏辩中说清了来龙去脉,承认了晋王冒用山西总兵火牌役使驿站,实则行商的事实,还有他们如何沿途勒索各地驿站的情况,连山西总兵开出的那份火牌也缴了上来。

  当然,一众人等姓名、籍贯、身高体貌、在晋王府任何职统统备细说明,并亲手摁下指印。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妥妥的证据链啊,吴为倒不是想用它来把晋王怎么样,那没什么意义。

  只不过,要想说服皇帝,黑纸白字的证据应该比那些御史的空口白话有说服力得多吧?

  至少能让皇帝一看就明白下面的人都瞒着他干了些什么

  壶口驿是个水陆驿,编制中除了马夫、驴夫、车夫、力夫这些还有船夫,整个驿站规模形制颇大,有马六十余匹,算得是个大驿站了。院子里四面都是厢房,中间空地甚大,作为堆卸货物之用。

  马驿丞得吴为替他解围,甚是感激,那两名获释又得了汤药钱的驿卒也是千恩万谢,来向吴为磕了无数个头,整个壶口驿上下人夫招呼李崇一行都是殷勤备至,端旳是不遗余力。

  驿站中最好的几间厢房原本被王府豪奴所占,现在正好腾了出来,加上其他屋舍,李崇一家、吴为、还有随行人等尽皆安置下来都绰绰有余。

  马驿丞还要张罗招待吴为一行,吴为看他驿站如此凋敝,哪里肯让他破钞,左右对他来说银子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而且这边壶口镇市集甚是繁华,诸般食材采办并不为难。

  他吩咐随从亲卫拿了银子去市集上买来美酒、肥鸡、猪羊、各色果蔬之类,让随行厨子与驿站伙夫一道做了,还邀驿站众人一道分享,连最低贱的力夫也是人人有份。

  众人终年劳苦,过得牛马不如,哪里受过这般待遇,而最为难得的是吴为此举体现的是对他们的尊重,不少人都是热泪盈眶,齐来吴为住处拜谢不提。

  盘桓了数日,吴为也算是深入体会了一把驿站的疾苦了,驿夫的贫困当真是骇人听闻。而驿夫虽苦,毕竟还能糊口,不论好歹有口吃食,更有一类人,处境比其还要悲惨得多,几乎每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那就是没有编制,在驿站外等待扛活的人,这些人的数量比驿夫还要多,有个名目叫做“招班”。吴为问了下工价,十个铜钱就能雇一个人扛两百斤重物走十几里路去!

  十个铜钱,也就能买两个馒头,能够多延一日之命而已,而僧多粥少,一天下来也不见得能揽得到一桩活计!

  一面是来往官员责令驿站免费供给酒食,稍不如意便非打即骂,一面是小民忍饥受冻,无以聊生!

  小小驿站,亦是大明朝尖锐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