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文盲不是好士兵_穿越明末当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能训练出一支特种兵出来,以他的见识,这些不久前还是农民的青壮们只要能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动作,会站军姿,排队列,看得懂金鼓令旗就足够了。此外,有个与这时代普通军队不同之处就是吴为建立了扫盲班对官兵进行文化教育。虽然从小到大吴为的历史课成绩都不算很好,但一个浅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那就是一支由文盲组成的军队肯定不靠谱,不说别的,认得几个字起码在战场上不会搞错命令!而且他印象中的名将,岳飞戚继光好像都是会作诗的,显然文化层次不低,近代史上的名将也无一不是著名军校出身。文盲出身的名将好像就只有一个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可惜就是因为读书少,还被读书较多的洪秀全给阴死了。

  吴为作为一个废柴大学生,军训是混过来的,现在勉强只记得站队列和踢正步。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他,现代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百度,网上众多穿越前辈已经将如何建设古代强军的过程分析得极其详尽了,各类古今中外的步兵操典更是应有尽有,可以随便下载。这些在古代绝对是被列为高级机密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就像大白菜一样唾手可得,这就让他在安塞营的官兵面前拥有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虽然不是什么军迷,对军队的训练也一窍不通,但这不妨碍吴为迅速成为安塞营官兵们眼中的军事权威,他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战例就能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因为大多数人之前只听过街头茶馆说书先生讲的大明英烈传和荡寇志之类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里的战争更偏向小说性质,只能作为娱乐罢了。不说别的,从那里面动不动就上演诸如艺成下山,比武招亲之类的狗血桥段就知道有多不靠谱了。这也是民间评书的老毛病,过于迎合听众喜好,所有这些故事听下来都跟隋唐演义一个味儿,而且往往越是低级趣味就越是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最受欢迎的桥段莫过于在战场上擒拿敌方女将作老婆之类的了。吴为的讲诉方式虽然也带有一些娱乐性,但多少还是能将前因后果讲明白,对双方战略得失的总结基本也能做到深入简出,形象生动,自然就让众人耳目一新,深信不疑了。

  这年代军事知识实在是太不成体系了,没有专门的军校,有限的军事知识来自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兵书。但是因为武将大多数不识字,对兵书的领悟程dù也就很值得怀疑。这样一来,除了边军因为经常有仗可打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外,其他驻军,包括号称精锐的京师三大营恐怕也只能用来镇压一下民间起义了。

  跟据吴为与罗汝才他们沟通的结果,他总结这年代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传。老祖宗跟着朱八八打江山,南征北战,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虽然这其中掺杂的各种谬误也少不了,但总的来说仍然属于成功者的经验,往往被作为宝贵的家传秘诀一代代传给嫡系子孙。在战场上若是一方将领乃是名将之后,他所属的阵营就会士气高涨,普通士兵也会信心大增,感觉保住性命的把握又大了几分。二是在战斗中总结。道理很简单,如果某人连续参加几十次战斗还没死,那他自然多少也就知道各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第三,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就是军官们之间私下的经验交流。这种交流与各自的实际体验密切相关,往往作为安身立命的绝密法门只与最亲密的同乡或者战友分享。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拜谢了!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