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二王”本生_穿越明末当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加派辽饷,每亩地折银九厘之多,大伙儿的日子一下子就紧了起来。自打天启爷即位,朝中阉党当权,官场风气愈发败坏,地方官不刮地皮行贿上司就不得升迁,这笔负担又转嫁到了小民头上,竟还多过加派的辽饷!如此也就罢了,前年朝廷新封了一个劳什子瑞王在陕西,赐田两万顷!陕西全省闲田也不够此数,循例将田租折银向全省摊派,这一来更是要了大伙儿的亲命!

  其实即便是这样,王嘉胤也不至于造反,他自家伙食由军队包了不说,还有一份饷银可以贴补家计,他再偷偷从嘴里勒啃点下来,一家人也还是饿不死的,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温顺得过份,只要不被逼上绝路,他们是不会造反的。不料情势雪上加霜,偏偏要把他往绝路上逼。从天启初年开始,陕北年年大旱,连边军也开始欠饷,饷银一直积欠了十几个月之多,伙食从两餐变成了一餐,连自己都不够吃了,更别提省下来给家人。如此一来,王嘉胤只得跟同伍其他兵士一样,偷偷将兵器甲胄拿出营去卖掉,聊以糊口,直到什么都没得卖了,连一件旧棉衣都被他拿去换了两升小米,自家在寒风中冻得sè瑟发抖。眼看山穷水尽,一家人都要饿死,王嘉胤索性把心一横,与几个同乡一起,趁夜里抢了军械库,逃回乡里扯起了反旗!

  说起来旱灾虽重,却总有些田地是不受影响的,那就是各个河谷中的滩地,在这陕北那就是最上等的良田,一亩出产足抵得王嘉胤家那贫瘠坡地的三四亩不止!而且这些田地多属于府谷县的大缙绅所有,这些人多有功名在身,属于明朝的免税特权阶级,官府也不敢对其催比。而他们应纳的那份税额自然都被转嫁到了小民头上。即使天灾频仍,这些人还是过着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即使家中囤积了大量粮食,让他们拿粮食出来赈济灾民却是千难万难。

  守财奴的做法被证明再愚蠢不过,饿极了的人是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大旱,府谷境内已和陕北各地一样民不聊生,歉收之余却还面临官府残酷的催比,县衙门口枷号的农民越来越多,不少人被衙役打板子打得血肉模糊。官府和缙绅在这种情形下兀自安之若素,浑然不觉民间已是遍地干柴,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燃起冲天大火,直至将他们完全吞噬!

  话说王嘉胤举起反旗,只半日间便聚起了千余饥民,几天下来就攻破了府谷城外好几家大户,堆积如山的囤粮全都改姓了王,连带子女玉帛也被饥民首领瓜分一空。手中有粮好办事,他开始大肆招兵买马,俗话说,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远近饥民纷纷拖家带口前来投奔,他也全部照单全收,消息传开,就连边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