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鹞子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河西走廊之上,李元昊带领党项人,建立了国祚近两百年的西夏政权。

  这个人口不足两百万的国度,却先后和北宋、辽国、金国、蒙古交锋,党项人展现的战力之强悍,是值得深思的。

  特别是在李元昊带领下的铁鹞子,先后击溃过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和骑兵为主的十万辽军铁骑,使辽、宋闻之而胆寒。

  那么英勇善战的党项人,最引以为傲的铁鹞子,能成为敌人噩梦的关键就是其所在的位置。

  祁连山脉很早就是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

  河西马个头不大,但骨质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

  宋朝时期失去了河西宝贵的养马地,而西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铁鹞子使用的就是以耐力和负重力著称的河西马,这种马非常适合组建重装骑兵,可以承载重甲长途奔袭。

  而速度的缺陷,在黄土高原崎岖的道路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弥补。

  辽军的铁骑在这里,也因风沙和黄土干扰,难以快速行进。

  河西走廊就是河西马的天堂,在这里它们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是最适用于西夏自然环境的最佳战马。

  重装骑兵除了战马要求苛刻,对于精良的马铠要求也很高,铁鹞子使用的铠甲叫做冷锻甲。

  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有详细研究过西夏冷锻甲。

  这种铠甲呈现青黑色,很薄且轻,只有传统铠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坚硬异常,良弩近距离都难以射穿冷锻甲片。

  这要归功于党项人独特的智慧,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铸甲方式,创造性的使用冷锻手艺。

  使冷锻铠轻便灵活之余,有极佳的保护效果。

  西夏冷锻甲作为重骑兵护甲,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辽、宋两国马铠。

  与两国马铠相比,西夏人用三分之一的铠甲厚度和重量,达到了更佳的保护效果。

  在西夏的地理环境下,铁鹞子两大硬件河西马和冷锻铠,是当时最佳的组合。

  铁鹞子作为重装骑兵,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所以这支强军始终只有三千人。

  冷锻甲作为最昂贵的部件,是以贵族世袭的方式传承的,代代相传。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贵族制甲,减少西夏国库损耗;

  其二、人员的固定,使铁鹞子成员忠诚度得到了保障,且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铁鹞子无论器具、战法还是编制,最注重的就是配合。

  整个马队用铁索相连,甚至士兵都要绑在马背上,哪怕有人战死,也不会影响整支队伍。

  三千人分为十队,队长都是英勇善战、沉着冷静之人。

  每逢战事,以队长为首,整队协同进攻,声势浩大而又井然有序。

  好战的党项人作战方式和宋军有很大区别,王牌铁鹞子是全军的前锋,担任着冲阵的角色,号角一响,铁鹞子便集团冲锋。

  冷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