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燕国有女(二)姻亲之盟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结盟,便能对狄人形成钳制之势,这对两家来说无疑都是好事。

  而此时,用姻亲来结盟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了。

  于正心中细细思咐,这么说的话,两家结盟确实可行,合两家之弱,与强大的狄人尚可周旋一二。

  于正如今坐困黑山,虽然粮草充足,兵甲齐备,但是受制于狄人的封锁,没有人口的补充,想要进一步发展也难。而他若是主动出击,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可用,如果有南燕国在一旁作为牵制,局面或许又会有些不同。

  “结盟确是两家美事,只是非得联姻吗……”

  于正看着燕国大夫、邘国使者,以及手下家臣的神色,声音是越来越弱。在他们这些土著看来,既然确有结盟之心,那结个姻亲算个什么。相反,若是连联姻都不愿意,那结盟的诚意才真正值得怀疑。

  好吧,又有父母之命,又有手下家臣们的众望所归,于正虽然可以强行推翻此事,但想必要费不少干戈,也会失去南燕这个盟友。他在黑山立法之事,还没有完全平复舆论压力,可不想再弄个“不孝”的名头。

  算了,反正这时候的人都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实在不行,再取几个合心意的美妾就好了。

  此事议定,除了于正有些许异样心思,其他人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接下来,黑山之上,为了自家主君的大婚之事,家臣们可有得忙了。

  春秋时期,在这个处处讲究“礼”的时代,结婚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像于正这样有身份地位的大夫,像南燕国这样的诸侯嫁女,虽然初步定下了婚事,但是接下来还有许多具体事宜,需要两方共同忙活呢。

  甚至没有两三月的时间,根本完不成。于是婚期只能初步定在了来年的春季,具体日子还要再行商议。

  婚前之礼,便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四步。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

  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纳采后是问名: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回来後占卜决断成婚与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索要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信息,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时“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问名之后是纳吉:

  《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

  纳吉之后是纳征:

  《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

  这些便是婚礼前需要完成的准备步骤,于正没有那么多心力,自由家臣们去忙活,特别是礼宾司的几人。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