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国运之战!_大明冠军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并不尽善尽美。”

  满桂哈哈大笑,他这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他拍了拍王林轩的肩膀说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啊?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解决了自己心中最后的疑虑,满桂的心情大好,他便回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

  王林轩则是趁着这段时间一边继续武装部队,一边加大力气购买驮马。

  很快,时间便来到了崇祯二年的十月份!

  真正能够决定大明和后金国运的战争爆发了!

  众所周知,在明与后金的战斗之中,有三次至关重要的战役。

  萨尔浒之战,后金和明朝在辽东地区攻守异位。

  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的两次宁锦之战,努尔哈赤喋血宁远城下,继任大汗黄台吉在次年同样在宁锦防线上碰的头破血流。

  这之后后金的国势急转直下!

  后金的生产力低下,国内的物资几乎都要靠劫掠。可是连续两年的宁锦之战,后金不仅没有掠夺到任何物资,反倒是损耗了大量的钱粮。

  这就在后金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危机。据《清实录》记载:“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更加可怕的是,饥荒又导致后金国内物价飞涨,“良马,银三百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五十两。布匹一,银九两。”

  《清实录》是清朝官方编修的编年体史料,这两条信息显然是非常可信的。当时的后金确实已经穷途末路!

  这也是为什么?黄台吉要在崇祯二年发动己巳之变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黄台吉冒险将自己的后路交给蒙古人,从蒙古境内绕道攻击明朝的根本原因。

  因为当时的后金确实是后继乏力了!

  至于说后来的战况,那恐怕是连黄台吉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要说袁崇焕确实是有本事的,在黄台吉行动之前袁崇焕曾经连上两封奏疏跟崇祯陈述利害。

  他在第一封奏疏之中说:“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看得出来,这时的袁崇焕已经想到了黄台吉有可能绕道蒙古,可是崇祯却没有理会他。

  袁崇焕上第二封奏疏的时候或许已经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的措辞明显严厉了许多:“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蒙古)为向导,通奴(后金)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通过这封奏疏可以看出,袁崇焕几乎已经完全预知了己巳之变的发展。

  而且看得出来,袁崇焕已经不顾崇祯的感受了。他多次提及蓟门兵力虚弱,实际上就已经是在批评崇祯在蓟密云三边的裁军汰饷政策了。

  只不过

  或许是因为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所以崇祯不仅没有听进袁崇焕的好言相劝,他反倒是认为袁崇焕畏战,而狠狠地申斥了袁崇焕。

  崇祯在这个时候似乎完全忘记了,袁崇焕已经在宁锦防线打败过后金两位大汗,并且击毙了一位大汗了。甚至袁崇焕在奏疏之中明言:“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

  袁崇焕这么明显的自信也被崇祯无视了。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