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真假魏忠贤!_大明冠军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了,不管是支持毛文龙还是袁崇焕,那都是需要钱的!

  毛文龙虽然有朝鲜帮着供养,但是毛文龙想要起作用就需要登莱、皮岛和宁锦起三角之势才能让后金无安生日子可过。那就意味着,魏忠贤同样需要下大力气建设登莱。

  这些都是魏忠贤实实在在的功劳,是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至少,袁崇焕对魏忠贤的肯定就足以证明魏忠贤对辽东的功劳。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总有人说,魏忠贤若是不死,大明不至于灭亡的原因。

  换句话说,这种观点的核心论点就是:如果魏忠贤不死,大明的国力虽然还会不可避免的衰退,但是大明却还是能拿出钱来赈灾、劳军,那大明就决不至于灭亡!

  而在历史爱好者的圈子之中,还有一部分人持有反对的观点。他们认为魏忠贤就是奸臣,东林党上台就是“众正盈朝”,魏忠贤不死明朝不至于灭亡这种说法,就是网络民科的产物。

  但是他们说的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首先,认可魏忠贤功劳的人通常认为,正是也因为魏忠贤开了商税,所以魏忠贤当政的那三年大明是不缺钱的。而反对者则认为,明朝在天启年初就已经没钱了,证据就是明朝在天启年间就将田赋加到加无可加的地步。

  如果魏忠贤时期国家真的有钱,那为什么天启年间还会加田赋?甚至加到了加无可加的地步呢?而且反对者还试图将天启年间朝廷突然变得有钱的功劳算在东林党的头上,因为东林党人加征了关税盐课,只要稍微懂点经济和历史的就知道这两项能给国家带来多少收入?

  那么问题来了,天启年间明朝到底有没有钱?如果有钱,那么钱是不是关税盐课那里来的。

  其实只要看一看明朝帝王的小金库支出就知道了,这些在《明实录》之中都有记载。

  明朝的帝王是有自己的内帑,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小金库的。

  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个只在位一个月的倒霉蛋泰昌帝,在他在位的一个月之间内帑就有一笔高达两百万两的内帑支出,支出的用度就是为了九边的军饷。

  这还不算,天启元年一年可查证的内帑支出就有六百万两!这还只是可查证的,如果再算上没有明文记载的和太仓库和太仆仓的支出,天启一年皇帝的内帑支出就能逼近一千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人都说万历三大征拖垮了明朝,可万历三大征加起来也不过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而泰昌和天启先后两位皇帝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中,从内帑的支出就不比万历三大征的花费差多少。可见,至少泰昌和天启两位皇帝是非常有钱的,当然了,他们有钱也是来自于万历。

  而万历的来钱道则非常简单——商税。在万历朝这个税叫榷税,这笔税是直接进入皇帝内帑的,不进入国库。所以明朝国库确实没钱,但是皇帝是真有钱!在必要的时候,皇帝随时都可以拿出钱来救国家。

  然而这种局面被东林党人给破坏了,在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周朝瑞提出了“发帑撤税”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不能与民争利”取消关税,让皇帝用内帑的钱来支应国家用度。

  说白了,这就是“开流节源”的做法!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