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章 天秀的孙承宗!_大明冠军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招募的蒙古人是不一样的。王化贞招募的都是偏向后金一方的蒙古人,而王在晋招募的这些蒙古人大都是深受后金危害的人,他们跟大明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这部分人是可信的。

  然而

  孙承宗还是觉得他们不可信,所以在孙承宗上任之后,他将那些蒙古人都遣散了。

  这还不算,他一改前两任经略的防御策略,大规模的兴建宁锦防线。光是一条宁锦防线,他就修了四十七座城堡、和数百座台,他为大明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

  但是!

  他的做法也掏空了整个大明王朝。

  为了建立这条庞大的宁锦防线,天启年间明廷连年加征辽饷。

  在孙承宗上任之前,辽东只有四五万兵马,结果等他上任之后,辽东兵马迅速扩张到十四万之巨。为了供养这条庞大的宁锦防线,天启七年明廷财政赤字高达16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明朝一年的岁入也不过三百二三十万两。

  如果没有孙承宗,那么明朝在九边一年的花费不过三百四十万两,可是在他上任之后光是辽东一地,明廷就要花费四百多万两。

  这还不算完!

  按照时任兵科给事中方有度的说法,随着孙承宗的战堡越修越多,到了天启五年孙承宗在辽东的花费居然高达六百万两!

  为了供应愈发庞大的辽饷,“百姓敲骨剔髓、典子卖妻,以供诛求,年复一年!”

  按他这么搞,宁锦防线是坚固了,但是整个九边都空虚了。

  刚刚被黄台吉攻破的大安口之所以年久失修,以及蓟密永三边欠饷之所以能高达一百多万两,跟受到了辽东的拖累不无关系。

  很明显,孙承宗守辽东的政策就是“存地失人”,存人失地和存地失人这两种做法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后世有一位教员已经给出了答案。显然,孙承宗在战略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

  然而,孙承宗却一点都没有要收敛的意思。按照他的计划,他要把战堡修到赫图阿拉城下,用战堡将努尔哈赤赶出辽东。可这样一来,将来的辽饷花费之巨就会无法想象。

  这下连朝中户部、工部官员都开始反对孙承宗、吏部和兵部中也有很多官员三天两头就参奏孙承宗劳民伤财。在天启五年,也就是魏忠贤刚刚得势之后不久。魏忠贤居然跟文官集团达成了共识,在两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孙承宗黯然辞官回乡。

  可是!

  孙承宗对辽东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辞官而消散。袁崇焕大体上接受了孙承宗的政策,只不过他没有孙承宗那样的权势,所以他无法在辽东肆意的撒银子。

  更重要的是,孙承宗连年亏空财政修建宁锦防线的做法,让百姓苦不堪言,九边驻军也是连年欠饷,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百姓和军人们根本没有能力抵抗任何灾害,整个明朝的北方大地上哀鸿遍野。

  终于,等崇祯继位之后,所有的矛盾都在己巳之乱中爆发了!

  要说孙承宗的辽东战略,他唯一作对的事儿,可能就是他起用了满桂。

  指望这样一个人理解顺义不值得守恐怕没有这么容易。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