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8·阿诗玛文化_最强旅游直播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结果这样子来让热布巴拉恼羞成怒了,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然而让阿黑三箭将猛虎射死,并救出了阿诗玛。

  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

  从此,不管经过这里的人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就像是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说到这里张扬停顿了一下,他旁边的何小曼马上接过了话头。

  “嘻嘻,这个我知道,我之前还特意了解过阿诗玛文化呢,要知道阿诗玛可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其实咱们现在要去的石林地区就是阿诗玛的故乡。

  不过关于《阿诗玛》起源的时间,目前学界仍然是看法不一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她萌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跨越了若千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撒尼彝语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其实说起来阿诗玛因为千百年来都是用撒尼语传播,也是直到近现代,才被我们外界人所知道。

  其实就像老公你刚刚说的一样,阿诗玛只是利用这个故事然后借用口传诗体语言传唱至今,她的主体思想不管是哪个版本都是表现了阿诗玛和阿黑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歌颂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而且这种传唱体系因为拥有‘喜调’、‘老人调’、‘悲调’、‘哭调’、‘骂调’等等,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固定的场所,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等多种不同场合中都可以进行传唱和讲述。

  总之不管说的多复杂,她都是一种非常美的文化传承,说实话我对这一次的石林之行可是非常期待的。”

  一公里多的路程,伴随着张扬跟何小曼绘声绘色的介绍,拥有了时代的背景之后,最起码已经给直播间里的人打好了一个基础,然后随着张扬开着车左转进入大型旅游大巴停车场之后,再从车上往下拿两个平衡车的功夫,张扬又再一次大概描述了一下这里的石林。

  “昆明石林,实际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夏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也许说这个大家不会有啥兴趣,给你们描述一下这里吧。

  昆明石林真的可以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了,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没错,你们只要幻想一下森林,然后把那些树换成各种巨石就有画面了。

  这里的巨石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营昆明石林,在那里可以见到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足以当得上‘天下第一奇观’了。”

  。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